預警丨寧波市貿促會經貿預警信息快報2022年1月14日
發布時間:2022年01月14日 15時25分01秒 點擊數:27
(一)經貿預警信息提示
1、美國ITC發布對音頻播放器和控制器及其組件和同類產品的337部分終裁
2022年1月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布公告稱,對特定音頻播放器和控制器及其組件和同類產品(Certain Audio Players and Controllers, Components Thereof,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調查編碼:337-TA-1191)作出337部分終裁:本案存在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向列名被告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對調查期間進口的涉案產品進行100%征稅,本案調查終止。
2、美國ITC發布對便攜式電池啟動器及其組件的337部分終裁
2022年1月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布公告稱,對特定便攜式電池啟動器及其組件(Certain Battery Jump Starter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調查編碼:337-TA-1256)作出337部分終裁:對本案行政法官于2021年12月6日作出的初裁(No.46)不予復審,即基于申請方撤回終止本案對美國注冊專利號9,007,015的調查,因此終止對列名被告美國Deltran USA, LLC of DeLand, Florida、美國Halo2Cloud, LLC of Hartford,Connecticut、美國ZAGG Inc. of Midvale, Utah、美國Clore Automotive, LLC of Lenexa, Kansas、英國Anker Innovations Ltd. (HK) of Birmingham, United Kingdom的調查;對本案行政法官于2021年12月6日作出的初裁(No.47)不予復審,即基于申請方撤回終止對未回答應訴方中國廣東Shenzhen Jieruijia Technology Co., Ltd. of Guang Ming District, China深圳市杰瑞佳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廣東Shenzhen Take Tools Co., Ltd. of Guangdong, China的調查。
3、美國ITC發布對LED景觀照明裝置及其組件的337部分終裁
2022年1月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布公告稱,對特定LED景觀照明裝置及其組件(LED Landscape Lighting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調查編碼:337-TA-1261)作出337部分終裁:向缺席被告美國cBright Lighting, Inc., of San Leandro, CA、美國Dauer Manufacturing Corp. of Medley, FL、美國FUSA Corp. of Medley, FL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對調查期間進口的侵權產品征收100%的稅,并終止本案調查。 4、美國ITC發布對植絨拭子及其下游產品和方法的337部分終裁2022年1月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布公告稱,對特定植絨拭子及其下游產品和方法(Certain Flocked Swabs, Products Containing Flocked Swab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調查編碼:337-TA-1279)作出337部分終裁:對本案行政法官于2021年12月7日作出的初裁(No.30)不予復審,即同意中國廣東Huanchenya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美國HCY USA, LLC, Houston, Texas成為本案第三人(intervene)。2021年11月15日,第三人提出動議;11月26日,本案申請方提出反對,委員會(Commission Investigative Staff)支持第三人;12月1日,第三人以備忘錄回復,此后無人提出反對。 5、印度終止對中國四氟乙烷反傾銷措施2022年1月6日,印度財政部稅收局發布通報第01/2022-Customs(ADD)號稱,終止對原產于或進口自中國的1,1,1,2-四氟乙烷(1,1,1,2-Tetrafluoroethane or R134a)的現行反傾銷措施。 6、韓國對中國聚酯全拉伸絲征收反傾銷稅2022年1月6日,韓國企劃財政部發布第2022-22號公告,依據企劃財政部第888號令,正式對原產于中國的聚酯全拉伸絲(Polyester Filament Fully Drawn Yarn, FDY)征收反傾銷稅(稅率詳見下表),措施自2022年1月6日起生效,有效期為5年。
(二)企業走出去風險預警
1、中美成為2021全球經濟復蘇引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7日公布的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全球2021年實際經濟增長率預計為5.6%,全球經濟總量是50年前的30倍,復蘇的主要動力是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德國《商報》9日報道稱,這份報告根據經合組織及各國最新官方數據得出。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是利比亞,GDP增幅達到123%,原因是國際油價回升。圭亞那、中國澳門、馬爾代夫和愛爾蘭的GDP同比增幅也超過20%,主要得益于石油開發、游客回升、投資增加等原因。報告顯示,預計中國和美國2021年經濟增速分別達到8%和6%,合計占全球GDP的35%。中國的主要產業是制造業、建筑業和采礦業,美國經濟的支柱則是金融、保險、房地產和服務業。在全球經濟的復蘇階段中,中美兩國已遠遠跑在前面。中國的GDP有望從2019年的14.15萬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5.66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GDP有望增長至20.3萬億美元。相比之下,全球第三到第五大經濟體日本、德國和英國仍未從疫情中恢復。 2、菲律賓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數創新高新華社馬尼拉1月10日電菲律賓衛生部10日報告新增新冠確診病例33169例,新冠檢測陽性率達到46%,這兩項數據均創下該國疫情暴發以來最高值。數據還顯示,菲律賓當天新增新冠死亡病例145例。截至10日,該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99.8萬例,累計死亡病例達52293例。隨著德爾塔毒株和奧密克戎毒株在菲持續傳播,菲律賓疫情近期再次快速反彈,新增確診病例主要集中在首都馬尼拉地區,導致醫療系統承受不小壓力。菲政府應對新冠疫情副總協調人文斯·迪松10日說,該國民眾近期對新冠病毒檢測的需求驟增,但由于不少醫護人員和實驗室工作人員因生病在家或按防疫要求居家隔離,人手短缺,檢測結果出來的時間有所滯后。為遏制新冠病毒傳播,菲律賓政府自本月3日起把馬尼拉地區和周邊省份的新冠疫情警戒級別提升至三級,暫停這些地區舉辦大型集會等。
3、歐盟推進塑料回收再利用
歐盟日前啟動了第三屆“減少垃圾周”活動,強調要減少使用、重復利用和回收利用垃圾。歐盟持續出臺相關措施,推動有效應對塑料垃圾問題。塑料原料價格低廉,但回收成本高昂。與其他材料相比,塑料一次使用周期結束后再使用率和回收利用率不高。歐盟每年產生的約2910萬噸塑料廢棄物中,只有32.5%被回收利用。不少塑料還進入河流和海洋,造成更大污染。為減少塑料垃圾、提高回收效益,歐盟于2018年1月頒布了《歐盟塑料戰略》,計劃投資3.5億歐元,加快研發進程,實現塑料生產和回收過程的現代化,力爭到2030年使歐盟市場上的塑料包裝都可重復使用或可回收,回收率提高到55%。當年12月,歐盟閉環塑料聯盟成立。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蒂默曼斯認為,想實現真正的塑料循環經濟并確保再生塑料被新產品采納,塑料產業鏈中所有環節之間的密切合作至關重要。幾年來,聯盟成員已由成立之初的70余個增長到293個,涵蓋了生產企業、品牌方、零售商、回收企業等在內的塑料產業鏈,再生塑料產量增加了近30%。聯盟提出,未來將進一步提高包裝、建筑、農業和家用電器等行業中的26種塑料產品的可回收性,這些產品占歐洲塑料廢棄物的60%以上。2021年1月1日起,歐盟禁止其成員國將所有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運往發展中國家。根據規定,只有可回收的“清潔塑料垃圾”才允許出口到非經合組織國家。此外,對向經合組織國家出口塑料廢物和歐盟內部裝運塑料廢物也采取了更嚴格的措施。7月,歐盟禁止使用有非塑料材質替代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據測算,該項指令將使歐盟范圍內的塑料包裝回收率提升到41.5%。
4、全球航運市場今年或將見頂回調
1月4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航運景氣指數達到119.43點,跌入相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為159.16點,維持在較強景氣區間,均在景氣分界線之上。報告預測,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航運業依舊向好,但市場或將出現分化。展望2022年全年,全球航運市場應處于見頂回調周期。根據報告,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航運景氣指數預計為113.41點,比2021年第四季度下降6.02點,維持在相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預計為150.63點,比2021年第四季度下降8.53點,但依然維持在較強景氣區間。所有企業景氣指數及信心指數將依然維持在景氣線以上,市場整體情況預計持續向好。其中,干散貨運輸企業景氣指數將跌至相對景氣區間,運費收入、經營成本以及盈利水平均處于景氣線以下,下季度經營情況承壓;但集裝箱運輸企業的信心指數預計為187點,創歷史最高水平,維持在非常景氣區間,表明企業家們持續看好集裝箱運輸企業;小型港口企業景氣指數跌落至景氣線以下,進入較為不景氣區間;航運服務企業維持在微景氣區間,經營狀況保持穩定,企業家們對未來經營信心依舊充足。在2021年10月初發布的第三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中,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編制室主任周德全提出,“本輪景氣見頂,潛在風險顯現”。此后,雖然國際集裝箱班輪市場仍保持高位,但是國際干散貨海運市場出現大幅回調。據此,周德全認為,展望2022年,全球航運市場應處于見頂回調周期。運價方面,在接受調查的集裝箱運輸企業、干散貨運輸企業、港口企業以及航運服務企業中,認為2022年運價將比2021年基本持平或上漲的占大多數。例如,30%的集裝箱運輸企業認為運價將比2021年有所上漲;45.45%的港口企業認為運價將呈現上升態勢;15.38%的干散貨運輸企業認為運價將小幅上漲;36.84%的航運服務企業認為運價將上漲。2022年,全球港口擁堵情況持續,將對79.17%的船舶運輸企業船隊周轉效率造成影響。在船舶運輸企業中,7.29%的企業船隊周轉效率下降50%及以上。集裝箱運輸企業中,超五成的集裝箱運輸企業表示船隊周轉效率下降30%左右,另有10%的企業表示船隊周轉效率下降超過50%。干散貨運輸企業中,超七成的企業表示因港口擁堵導致船隊周轉率下降20%以上,甚至超過50%。此外,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全球新增集裝箱及干散貨船舶訂單分別高達412萬TEU及3465萬載重噸,并且在未來兩年內將有大量船舶集中交付。對此,除14.58%的企業認為運力將相對保持平衡外,85.42%的船舶運輸類企業均認為未來兩年內運力將呈現不同水平的過剩態勢。其中,超九成的干散貨運輸企業認為運力將出現不同程度的過剩,70%的集裝箱運輸企業認為運力將不同程度過剩。不過,2021年6月,國際海事組織(IMO)發布了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XI),意味著未來幾年航運業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尋找一條脫碳之路。周德全認為,這將意味著大量船舶將退出,從而使得市場運力相對平衡。調查還顯示,為了應對這一挑戰,41.67%的船舶運輸企業表示傾向于安裝節約燃料的螺旋槳附件以滿足即將生效的EEXI規定。其中,12.50%的船舶運輸企業傾向于安裝船載直流供電系統,6.25%的船舶運輸企業傾向于安裝空氣潤滑減阻系統,僅有3.12%及2.08%的企業傾向于安裝太陽能設備和風帆設備。
信息來源:中國貿促會、商務部、人民網等